返回列表
您当前的位置:主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 >
新形势下电梯“十大关系”
发表于:2019-02-11 14:28 分享至:

       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.6%,实现了6.5%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,增速比去年的6.9%有所下降。这也充分显示了我国经济增速由“快”转“稳”,总体平稳、稳中有进,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。
  经济增速的放慢,对我们最直接的影响,就是钱更难赚了。甚至一些地方、一些行业出现了“倒闭潮”“失业潮”。很多人都明显感觉到消费乏力,花钱也开始畏手畏脚。
物业收钱难,电梯维保公司挣钱也难
  大众挣钱不易,直接导致了物业公司收取物业费越来越难,且不说小区入住率低、缴费的人数少,无意拖欠物业费或者恶意“耍赖”的也大有人在。为了尽早收取物业费,一些物业公司不得不绞尽脑汁:有的交一年送半年,有的交物业费送购物卡,有的打“人情牌”挨家挨户拜访,不胜枚举。迫于压力,物业不得不精打细算过日子,电梯的维保费自然也在“节流”之中。罗马郦城小区物业为了每年能节省200元,不得不换掉了之前了电梯维保公司。

 

  与物业相似,电梯维保公司也举步维艰,受到无序竞争的压力,多年来维保价格不升反降。尤其是互联网的兴起与最近电梯配件指导价格的出台,电梯配件的利润也日渐走低,用“寒冬来了”形容也不为过。
低价维保电梯,到底可行吗?
  用最低的电梯维保价格换取最安全的乘梯安全,是每一个物业的追求目标。但是很多物业不了解是:电梯维保也需要成本。从维保内容上来看,维保要按照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《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》,使用正常的电梯每月至少要维保两次,每季度、每半年、每一年各要进行一次大型维保。从维保时间上来看,多层或者小高层一次需要1至2个小时,高层要2至3个小时,电梯需修理的话耗时更长。
  除了正常维保,维保公司还要担任电梯救援、配合电梯检验、接受电梯监督抽查等任务,工作压力可想而知。如果维保费用过低,同时维保公司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的话,要么会压缩维保时间、走过场,要么节省配件、省费用,这些都会给电梯今后的运行埋下安全隐患。

物业和电梯维保公司都有电梯安全主体责任
  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电梯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》明确指出:落实电梯所有权人或其委托管理人责任,督促其对电梯使用与管理负责,加强电梯安全管理,做好日常检查、维保监督、应急处置,保障电梯使用安全。

 

  编者在电梯检验过程中发现,物业对于电梯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容易出现两极分化。一是当“甩手掌柜”,将电梯所有的相关事宜全部交给电梯维保公司处理,自己不闻不问。二是“大权独揽”,凡是涉及到电梯的维保、配件更换、对接业务,无所不问、事无巨细,让电梯维保公司没有自主空间。
被踢来踢去的,不仅仅是电梯质量,还有彼此的信任
  凡是涉及到负面问题,一般都会出现“扯皮”“踢皮球”现象。例如,当电梯检验出现不合格项、需要整改时,电梯维保公司可能会说:“这个需要物业来牵头,我们做不了主。”物业可能会说:“电梯我已经交给电梯维保公司,让他们全权处理。”在物业眼中,电梯不合格或者出故障就是因为电梯维保公司不好好干。而在电梯维保公司眼中,维保费这么低、报个配件还不给批,电梯质量怎么能好起来?
  而物业和电梯维保公司的关系,大部分可能比较好,但是还有一些在相互抱怨。时间长了,就会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:维保公司认为电梯需要维保或者更换零件,物业根本不会认同,只是觉得电梯维保公司“捞油水”。物业向电梯维保公司反映质量或者投诉问题,后者觉得物业是在大题小做或者故意找麻烦。
换位思考,相濡以沫,才能共同度过难关
  近几年,也不乏物业公司成立自己的电梯维保公司,其中最重要的经验之一,就是物业和电梯维保公司的相互理解。只有深入其中,才知道彼此的不容易。
  物业深知电梯维保市场的现状,不再将低价挂在嘴边,开始深入思考电梯安全的主体责任落实,与电梯事故发生后的严重后果。据编者所知,电梯维保“低价中标”的现象正在慢慢减少,电梯维保公司的信誉、责任感和维保工的技术水平,正在慢慢成为主导因素之一。
  电梯维保公司也慢慢意识到,以低价抢来的市场,不仅不稳定、还具有一定的风险。所以一方面开始寻找通过管理降低维保成本,一方面也坚定了“保质保价”的信心,正逐步通过加强内部管理、提高维保质量赢回市场。
  新形势下,物业与电梯维保公司彼此都“内忧外患”、困难重重,只有相互理解、相互扶持、相濡以沫,才能协调配合、积极解决问题,才能各司其职、共同保障电梯使用安全。